2023年,一部严肃的革命历史正剧,竟引发了B友二创的巨大热情——《问苍茫》。
在这些视频里,白客饰演的蒋介石首当其冲。一个“我叫王大锤,是黄埔军校校长”的视频,收获了超300万播放和18万点赞。
同样引发网友热情的,还有饰演教员的王仁君。
上次看到这么能引发年轻观众追捧的革命历史剧,还是2021年的《觉醒年代》。
观众热衷于二创和善意调侃的,一般都是好剧。
《问苍茫》不仅拿下豆瓣9.1分,还为主演王仁君赢得了飞天奖最佳男演员的提名。
不过这之后,似乎就没太多这种叫好叫座,还能引发全网热捧的革命历史剧了。
关键时刻,还得看央视。
就在今晚,又一部40集革命历史大剧在央视一套黄金档开播——《浴血荣光》。
主演,还是王仁君。
《觉醒年代》讲的是1915年到1921年的故事,《问苍茫》是1921年到1927年之间。
而《浴血荣光》的故事,又紧接《问苍茫》,从1927-1935,人民军队由弱变强的热血传奇。
从《觉醒年代》到《问苍茫》,等了两年。从《问苍茫》到《浴血荣光》,又是两年过去,这一次,能再出一部破圈好剧吗?
原以为这段人尽皆知的历史观众已耳熟能详,再拍,也难拍出新意。
谁能想到《浴血荣光》一出手,就拿下全国收视第2,收视破1.4。
一口气追完两集,发现这部剧,随便拿出一条来,都能成为其他同类剧学习的榜样。
那就让咱们一起进入那段英雄岁月,看故事中年轻的毛泽东、周恩来、朱德、贺龙等老一辈革命家,如何写就1927-1935人民军队绝地求生的浴血荣光。
01、不仅是英雄史诗,也是“革命的公路片”,从生动视角,看人民军队的成长蜕变拍革命历史剧,容易陷入两个误区。
第一,是过于宏大。就容易让情节失真,死板。
第二,是过于严肃。说教味太足,趣味就减弱。
这也是为什么,《问苍茫》评分高达9.1,两个字:鲜活。
这部《浴血荣光》,也很好克服了这两个缺点。
虽然叙事主线是“党的建军路线”,再现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初创时期的伟大探索,从南昌起义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,到遵义会议实现伟大转折这一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。
可剧中的情节,又具体而微,讲述了人民军队前期的成长和蜕变。
是历史剧,也可以说是创业剧,用主演刘智扬的话说,还是一部“革命的公路片”。
观众跟随着年轻的教员、周恩来等人的视角,有种沉浸式体验人民军队“创业”、闯关的感觉。
开场两集,就是三大挑战。
第一关,是白色恐怖掀起的血雨腥风。
故事一开场,就是汪精卫悍然叛变革命,屠刀高悬。
一时间,武汉三镇坠入白色恐怖之中。湖南、湖北、江西,也都笼罩在浓重的白色恐怖中。
剧中的青年毛泽东,此时正在武汉,甚至遇到了反动军阀当街开枪杀害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的惨烈现场。
此时的汪精卫,正在对手下下令:“宁可错杀一千,不可放过一个。”
枪声响起,烈士倒下,一时间血雾弥漫。
而时任中共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、农民运动委员会书记的毛泽东,一边组织大家撤离——
一边在演讲中鼓舞大家:我们是消不灭,打不垮的。
却在此时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,也来到农讲所,就是他的老师徐特立。
被认出的徐特立也站上讲台对大家说,先不要着急,保存力量是第一位的,今后的形势,会更加严峻。
此时的徐特立,既是湖南农民协会教育科的负责人,又掌管着湖南农民运动讲习所,同时还在国民党长沙市党部担任工农部部长。然而,在大革命遭遇挫折后,他果断选择加入中国共产党。
但因为入党时间太紧,还没时间宣读入党誓言。
于是便有了一场令人热血沸腾的戏:剧中的毛泽东和他的老师徐特立,对着党徽宣誓。
而就在此时,另一位行色匆匆的青年,来到汉口。
他与毛泽东在汉口的一夜扁舟中相会,这个人,就是周恩来。
周恩来告诉毛泽东:准备在南昌,举行武装暴动。
两人的手,紧紧握在一起。在之后漫长的革命斗争过程中,这对握紧的手,再未分开。
一场烈火铸军魂的考验,就要到来了。
第二关:南昌起义的如箭在弦。
熟悉历史的观众都知道,接下来,就是南昌城头的一声枪响。
此时各地军民正在为打响起义第一枪做紧锣密鼓的筹备,他们必须与时间赛跑。
负责领导武装起义工作的周恩来告诉朱德:徐特立先生,很快就到南昌了。
徐特立此时,正在赶到南昌,参加南昌起义。
送老师上火车的时候,毛泽东郑重地说了句:祝你们成功。
与此同时,贺龙、叶挺的部队已陆续从九江开赴南昌,准备在南昌发动武装起义。
贺龙在剧中对周恩来说:部队已经集结完毕,就等你一声令下。
而周恩来也告诉贺龙:由你,担任这次暴动的总指挥。
就快要抡开膀子干了,起义之前,还有一件事,就是察清敌情,了解敌人的兵力分布、火力部署。
知己知彼,就百战不殆。
而此时的毛泽东,也在思考一个起义的重要细节:起义部队多为国民革命军官兵,身穿与敌军相同的国民革命军夏服,如何区分敌我避免误伤?
故事讲到这里戛然而止,但答案无数中国人早已知晓:南昌起义时,起义部队人人佩戴红领巾,作为标志,这也是我军最早的标志。
接下来,1927年的盛夏,从尸山血海中走出来的人民军队,就要高举革命大旗,拿起枪杆子了。
第三关:打响第一枪。
接下来的故事,很多观众都耳熟能详:1927年8月1日凌晨2时,南昌起义打响第一枪。
枪声踏破夜幕,周恩来、贺龙、叶挺、朱德等人,在江西南昌,组织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、第五方面军共2万余人发动起义,起义军和其余守军激战持续到天亮,南昌守军3000余人被全歼。
南昌起义是我党建立自己军队、武装夺取政权打响的第一枪,后来八月一日被定为“建军节”,纪念人民军队的诞生。
发现没,整部《浴血荣光》,一集,可能就是教科书的一页纸,轻轻一翻就过去了。
但在剧中,主创通过人民军队的“创业史”,不仅生动向我们展现了当年遭遇的艰难险阻,更以“闯关升级”的模式,将前途的荆棘具象化。
那些略显干巴的历史时间表,由此活了起来,接下来,秋收起义的星火燎原、三湾改编的制度创新、井冈山会师的革命壮举,又会有哪些新的故事?
观众,入戏了。
02、王仁君又演活了教员,侯勇发挥稳健,谭凯演反派惊艳,实力派飙戏爽为剧集掌舵的,是曾拍过《海棠依旧》的八一电影制片厂著名导演陈力。
她为该剧搭建的阵容,可以说清一色的实力派。
王仁君、王志飞、陈龙、刘智扬、孙维民、张一山、张慧雯、陶慧敏、曹磊、侯勇、董勇、刘之冰、胡兵、赵波,个个能演。
开场两集,我想说说4位主要演员的表演。
第一位,当然是饰演教员的王仁君。
革命历史剧发展了这么多年,饰演教员的演员,从特型到普通,太多了。
而当下饰演青年教员的演员里,有两位最能演出当年教员的风采,一位是《觉醒年代》的侯京健。
另一位,就是《问苍茫》的王仁君。
王仁君对教员的塑造,是典型的越演越好,从电影《古田军号》时期表演的略显稚嫩,到《中流击水》《问苍茫》,表演已见气候。
到了《浴血荣光》,王仁君已经有扮演教员的丰富经验。
剧中王仁君饰演教员最大的特点有两个。
第一个,是演出了青年教员的精气神。
王仁君浓眉大眼,又自带文气,《知否》中他饰演的盛长柏,就是一位谦谦真君子。
这种气质在乱世之中,正好和环境构成了某种张力。
世道越乱,他越定。
在待人接物,与人的交往以及对话中,都能明显感觉到人物一种出色的定力。
尤其那场和老师一起宣誓的戏,那坚定的语气和眼神,以及眼神中透出的光芒,活生生就是一个为国为民,坚定执着的未来领导者。
第二个,是演出了教员的豪情满怀。
《古田军号》中王仁君对教员的塑造,儒雅有余,铿锵不足。但他是个善于自我提升的演员,到了《浴血荣光》中,这个缺点,已经完全没有了。
就说那场在武昌讲习所的演讲戏,面对白色恐怖,毛泽东站在台上,从一位烈士牺牲的事迹娓娓道来,一步步戳穿国民党蒋介石的真面目,
说到壮烈处,语调不断上升,说到最后整个人激情澎湃,振臂一呼,豪情满怀。
台下的共产党员无不激动落泪。
烈士的血不会白流,它渗进泥土,就长出火种;它溅上红旗,就烧红苍穹;它流进后人心口,就铸成砸碎旧世界的铁锤。
这一场戏,就让观众感受到信仰之声响彻绝境。
过去还很少在同类剧中听到青年毛泽东有这样热血澎湃的发言,而这种与众不同的表演,也打开了饰演毛主席的又一种方式,也让人耳目一新。
完全可以说,王仁君的表演,已经有能力接过唐国强的班。
第二位,是饰演贺龙的侯勇。
侯勇的演技不必多少,可是贺龙可不好演。
因为这是位个性极其鲜明的人物,要是演的不好,观众看一眼就觉得不对劲。
侯勇在表演上,不是那种刻意飙演技的演法,而是叼根烟斗,重点塑造时任国民革命军第20军军长的贺龙的心境和状态。
那就是热血沸腾,一心跟着共产党干。
所以对周恩来说明情况时,他语气斩钉截铁:只等你一声令下。
可当周恩来说出以他为暴动总指挥时,他的脸上却露出一丝犹豫。
他不是不自信,而是感到责任重千斤。
看着他脸上郑重的表情,不少观众立刻将他和历史上的贺龙,对上了号。
第三位,是饰演周恩来的陈龙
没想到,陈龙一出场,瞬间就演出了青年周恩来的挺拔之姿。
面对南昌起义的千头万绪,陈龙饰演的周恩来淡定自若,面对起义将领,既带着领导者应有的威仪,更有着巨大的亲切感。
尤其那场和王仁君的对手戏,老一辈革命家之间的革命友谊,一个眼神胜过万语千言。
这段,演得好。
第四位,是饰演汪精卫的谭凯。
此时的汪精卫,刚刚彻底撕掉伪装的面具,如何演出角色的丑恶嘴脸?
饰演过无数正面角色的谭凯自有一套演法,就是顺着历史人物的心理逻辑演,而不是简单粗暴的恶人演法。
所以谭凯也重点把握了人物此刻的霸气发言背后的色厉内荏,我预感这会是罗嘉良之后,又一个经典的汪精卫版本。
除了这几位,剧中的实力派,可太多了。
比如饰演朱德的王志飞。
饰演彭德怀的董勇。
饰演毛泽东老师徐特立的刘之冰。
饰演陈树湘的保剑锋。
饰演杨开慧的张慧雯。
饰演林彪的张一山。
故事刚开场,他们的好戏,还在后面。
03、拍出了革命历史剧的新路子,此剧该火!相比于之前我们见过的许多革命历史题材剧,《浴血荣光》有种特别的气质。
一方面,它将若干历史大事件,以“党的建军路线”连成一线,从南昌到遵义,一部“革命的公路片”,将各个历史教科书中的事件以新的角度呈现。
让人耳目一新,也给了我们细致了解人民军队历史的契机。
另一方面,在人物塑造上,它不循规蹈矩,而是通过人物在危急关头的言行,呈现人物真风骨。
毕竟,沧海横流,方显英雄本色。
比如面对白色恐怖从容热血的青年毛泽东,形象一下就清晰了起来。
革命历史题材,本就是我们特有的题材。
在固定的套路下,将可能已经拍过很多次的故事拍出新意,还要打动新一届观众,不得不说,《浴血荣光》用心了。
自《觉醒年代》后,革命历史剧的任督二脉,似乎被重新打开。
新一代观众也透过一部部大剧,对那段历史,那些人物,也有了更深的了解。
教科书中的几个字,几段话,就是他们浴血荣光的一生。
本剧不仅生动刻画了毛泽东、朱德、周恩来、陈毅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光辉形象;还深情缅怀了如卢德铭、王尔琢、何挺颖、伍若兰、毛泽建、刘安恭、宛希先、张子清、伍中豪、杨开慧、陈树湘、余贲民、毛泽覃等革命先烈。
这样一部波澜壮阔的革命英雄谱,不仅好看,更要借此回答:人民军队的血性如何淬炼成钢?
铁骨革命者的青春为谁而燃?
自南昌城头一声枪响到现在,岁月已过98年,今日国人的和平岁月,哪里少得了人民军队的热血捍卫。
所以我们更需要更多这样的革命历史剧,唤起年轻观众对历史的兴趣。
而优秀好剧本身,也可以为历史留痕。
信仰如炬,照亮山河。
而好剧的意义,就是把那段浴血荣光的历史,再度照亮。
晶顶网配资-配资合作网-股票配资平台导航-合肥股票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